每次接娃放学,总能听见宝妈们围着聊拼音:“暑假必须报班,不然一年级肯定跟不上”“听说老师教得飞快,零基础娃根本吃不消”,可我看着自家娃攥着拼音本皱眉头的样子,心里直犯嘀咕:一年级真的是学拼音的最佳时候吗?
去年开家长会,班主任的话直接让我冒冷汗,她说班里80%的孩子入学前都学过拼音,剩下20%没接触过的,前两个月几乎天天在“追进度”。翻着教案本解释时,她语气里满是无奈:一年级语文课要同时抓识字、写字、课文,拼音教学最多留2到4周,今天教单韵母,明天可能就跳声母拼读,根本没工夫等孩子慢慢琢磨。
更让人头大的是拼音本身的难度,63个符号要记,23个声母、24个韵母、16个整体认读,还有4个声调、一堆拼读规则。u和ü长得像双胞胎,b、p、d、q更是能把人绕晕,别说五六岁的孩子,我对着拼音表都得反复看才能分清。老师还说,拼音从小学考到初高中,可这东西没法“速成”,得靠一遍又一遍拼读练出条件反射,急不来。
那真正的学习期到底该什么时候?我翻遍儿童教育书才发现,孙瑞雪在《捕捉儿童的敏感期》里提到,5岁左右是孩子符号认知的黄金阶段,这时候对拼音、文字的接受度最高。但中班孩子专注力就那么几分钟,还得玩、得交朋友,根本坐不住学拼音,所以最理想的其实是大班——这时候孩子能安安稳稳听15分钟课,对那些“小符号”也好奇,学起来事半功倍。
说起来都是泪,去年暑假我跟风给娃报了拼音班,每天来回接送两小时,老师就照着课本念,娃坐不住老抠手指。学了一个月,b和d还是分不清,钱白花不说,娃一听见“拼音”俩字就躲,我当时别提多后悔了。后来邻居宝妈给我推荐了套“玩中学”的拼音书,才知道原来拼音能这么学,根本不用死记硬背。
这套书不硬塞知识点,而是把每个拼音都编成小故事:单韵母a画成张大嘴巴的小朋友,o是小公鸡打鸣的圆嘴巴,b像个小菠萝还标着“b~b~”的发音;声调也不用记“一声平二声扬”,直接用四顶小帽子代替,斜着的是三声,翘起来的是二声,娃边玩边就记住了。拼读部分更绝,“b”和“ao”拼出“bao”,配的图是刚出锅的热包子,“m”和“a”拼出“ma”,画的是妈妈笑着抱娃娃,娃边看边念,不知不觉就会拼了。
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跟小学教材同步,从单韵母到整体认读分了8册,像爬楼梯一样一步一步来,不着急。现在娃上大班,每天放学玩10分钟,声母韵母分得清,简单的拼读也能随口来,前几天幼儿园老师还夸:“这孩子上一年级,拼音肯定不用愁!”
回想这段时间,我发现好多家长都踩过拼音学习的坑。有个宝妈3岁就给娃报班,结果孩子坐不住,学了半年就记住个“a”,还把拼音和英文字母搞混,上小学反而更吃力;还有邻居买了拼音书,每天让娃读10分钟,可从不练拼读,结果考试考“b”和“a”拼什么,孩子盯着卷子发呆——光背字母有啥用?得结合生活里的词练才行啊!
其实学拼音就像学骑自行车,太早扶着学,孩子害怕还学不会;太晚学,又容易跟不上节奏。抓住大班这个黄金期,用对方法,孩子学得轻松,家长也省心。
你家娃学拼音时有没有遇到过难题?是分不清b和d,还是拼读总出错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,咱们互相分享经验,少走点弯路,毕竟养娃这条路,大家搭把手才能走得更顺。
公赢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