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人民网-安徽频道
国庆中秋双节期间,安徽歙县文旅市场迎来强劲复苏。各景区景点通过创新非遗体验、打造实景演艺、丰富乡村业态,为游客奉上一场场文化盛宴与沉浸式体验。据统计,全县各景区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26.18%,文旅消费活力持续释放。
活动现场。
鱼灯演绎引领沉浸体验
假日期间,徽州古城内的鱼灯主题馆人气鼎盛,这里构建了集观赏、体验与消费于一体的非遗传承场景。馆内特设鱼灯绘制体验区,游客可亲手为素坯鱼灯渲染上色,打造独一无二的专属作品。通过低门槛、高趣味的互动设计,传统非遗技艺从静态展示走向动态体验,从遥望观赏变为亲手触摸。
“带孩子来感受徽州文化,正巧遇见鱼灯制作体验,就让他亲手试一试,非常有意思。”来自浙江的游客屈晓雯在陪伴孩子制作鱼灯后表示。这种寓教于乐的体验,让年轻一代在动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双节期间,歙县创新推出“日夜联动”模式,将非遗与文旅业态巧妙嫁接。从白天的国风巡游、非遗快闪,到夜晚的沉浸式演绎、鱼灯巡游,全时段文旅体验让游客深度参与其中。据不完全统计,10月5日,徽州古城景区单日接待游客达38076人次,同比增长18.07%,创假日客流新高。
活动现场。
文旅融合,实景演艺焕活传统村落
这个假期,歙县各景区创新推出多种实景演艺。在棠樾牌坊群,《棠樾往事》实景演艺将徽商传奇与民俗风情娓娓道来。伴随着悠扬的徽州曲调,身着古徽州服饰的演员们以生动表演,将观众带回明清时期的徽州故土,再现徽商背井离乡、勇闯天下的时代故事。
“感觉非常好!来之前做了功课,对歙县的徽派建筑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很感兴趣。实地游览一天后,感觉非常震撼。”武汉游客胡文静在观看演出后感慨道。
据统计,棠樾牌坊群・鲍家花园景区假日期间单日游客接待量突破4300人次,同比增长162.18%,客流量较平日增长3倍。
在许村镇,传承百年的非遗民俗——板凳龙在粉墙黛瓦间欢腾起舞。铿锵有力的步伐,将非遗“流量”转化为旅游增量,让传统民俗在文旅融合中焕发新生。
“板凳龙是徽州一项传统民俗活动,以往主要在中秋和正月十五表演。”板凳龙传承人张高良介绍道,“如今,这条‘龙’舞进了景区,不仅为我们增加了收入,也让更多游客了解和体验独特的徽州风情。板凳龙象征团团圆圆、美满和谐,中秋佳节期间舞动,也祝愿大家生活美满、幸福安康。”
活动现场。
全域旅游,多元场景激发消费活力
双节期间,歙县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,巧妙融合非遗体验与现代消费场景,打造“文旅+民生”双轮驱动的假期消费新模式,让烟火气与文化味共同成为假日旅游市场的重要加持。
文化游持续受到青睐。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假期里人气爆棚,游客人数几乎天天达到限流上限。来自伊朗的留学生Fatemeh表示:“我非常热爱这里的文化和历史。这次旅程让我看到中国历史更为鲜活立体的一面,每一件精美的书法、瓷器都蕴藏着故事。”歙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文化创意分公司副经理吴飞介绍:“我们选取徽州鱼灯、非遗技艺、古建艺术等代表性元素,打造了一系列文创产品,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。”这些精心设计的文创产品,成为游客带得走的徽州记忆。
活动现场。
“反向游”在这个假期再度火热。在被誉为“中国东部自驾游天堂”的徽州天路,来自北京、上海、江苏、浙江等地的自驾车辆穿行山间,人们为“云端山路”奔赴而来,沿途景观打卡点人头攒动;乡村特色民宿更是一房难求。据统计,假期前5日,徽州天路共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。
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、非遗技艺的传承、全域旅游的多元发展,正共同绘就歙县文旅融合新画卷。数据显示,10月5日,歙县高速入口合计入境车辆47619辆,同比增加17.64%。在文旅活动和非遗的双向赋能下,歙县文旅市场正呈现“安全、有序、优质、高效、文明”的良好态势。(杨瓅 文/图)
公赢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