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接侄子放学,他背着沉甸甸的书包抱怨“读书太苦了,不如早点打工自在”,我没像小时候我妈那样说“为了你好”,而是带他去了家附近的菜市场。傍晚的菜市场满是疲惫的身影,卖菜阿姨一边给客人称重,一边盯着手机里上网课的孩子,外卖小哥冒雨送餐,裤脚全湿透还在催单。我问侄子:“你以后想每天被时间追着跑,还是能选自己想做的事?”他沉默了半天,说“想选后者”。
其实很多孩子都不懂,读书苦不是为了让家长脸上有光,也不是为了比别人考更高的分,而是为了将来手里有“选择权”——不用在“不喜欢的工作”和“没工作”之间被迫二选一,不用因为薪资妥协住在通勤两小时的郊区,不用在想陪家人时却被加班困住。我刚毕业那年,因为学历普通,投了几十份简历都石沉大海,最后只能去一家小公司做打杂的工作,每天加班到半夜还没话语权,那时候才懂,年少时偷的懒,都会变成长大后的“身不由己”。
总有人说“现在社会这么卷,读好书也不一定有用”,可我见过太多反例。我闺蜜当年咬牙考上985,毕业后有国企、外企、创业公司三个offer可以挑,而她同宿舍没好好读书的同学,毕业半年都没找到稳定工作,最后只能去做不喜欢的销售。不是说学历能决定一切,而是它能给你多一扇门,让你在人生岔路口有得选,而不是只能被推着走。就像我现在能自由安排工作时间,不用看老板脸色,靠的就是当年啃下一本本专业书,攒下的底气。
更重要的是,读书不只是学知识,还在悄悄帮你攒“抗风险的能力”。我表哥以前总觉得“读书没用,会赚钱就行”,早早辍学去做生意,后来行业不景气,他因为没学历、没视野,只能眼睁睁看着生意倒闭,想转行却连面试门槛都够不上。而我另一个同学,大学时扎实学好专业,后来行业变动,她靠着积累的知识快速转型,很快就站稳了脚跟。你看,那些读过的书、刷过的题,其实都在帮你搭建“安全网”,让你在生活变脸时,不至于手足无措。
我特别理解孩子觉得读书苦,毕竟谁不想下课就玩、不用背单词刷题呢?但我会跟侄子说“你现在每天多做一道题,将来就多一分选日子过的底气”。就像他喜欢画画,我告诉他“如果你考上好大学,能学更专业的绘画知识,以后可以选做插画师、设计师,而不是只能在街头帮人画肖像谋生”。当孩子知道“努力读书能离自己想要的生活更近”,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件“被迫的苦差事”,反而会有主动向前的动力。
现在每次见侄子,他都会主动跟我说“姑姑,我今天又多做了一套题”,眼神里少了之前的抵触,多了几分坚定。其实养娃就像种树,现在浇水施肥看似辛苦,却是为了将来它能枝繁叶茂,让孩子在树下乘凉,而不是只能在烈日下奔波。
你家孩子有没有抱怨过读书苦?你是怎么跟他聊“努力读书的意义”的?欢迎在评论区说说,咱们一起用孩子能懂的方式,帮他们看清读书背后的“选择权”。
公赢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